【
儀表網 儀表文件】為進一步完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評價體系,科學、客觀評價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的服務成效和作用,提高廣東省質量基礎設施的協同服務效能,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編制了廣東省地方
標準《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評估規范(征求意見稿)》,現向各單位征求意見。
質量基礎設施各要素(計量、標準化、認可、合格評定和市場監管)已經融入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成為建立和維護生產、貿易、社會、國家乃至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重要工具。
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通過有機融合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等要素資源,面向企業、產業、區域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質量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其效能的發揮對于支撐貿易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提高質量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件對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在服務企業、產業和區域過程中的效果、成效和作用進行科學量化評價,旨在促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為廣東省和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本文件規定了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評估的目標與原則、基本程序、評估準備、評估實施、結果反饋與改進等內容和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效能評估活動,適用于委托、組織、實施、應用和管理評估活動,也適用于服務平臺的自我評價。
評估目標與原則:
評估目標:
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評估的目標為:a)科學評價服務平臺建設水平、服務能力和服務成效;b)總結平臺建設和服務過程的先進經驗和存在問題,促進平臺間的交流借鑒,提升服務水平;c)持續改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為廣東省和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評估原則:
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評估應遵循以下原則:a)公正性:評估活動應公正、公平,實事求是,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應客觀、獨立完成評估,不受外界干擾,不受個人主觀偏好影響。b)系統性:評估活動應統籌兼顧,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評估過程中應關注不同要素間的協調性,所有要素應作為一個整體來評估,以保證評估的總體效果。c)有效性: 評估活動應將促進服務平臺效能提升和促進服務平臺發展作為首要目標,實施服務效能的評估應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實現效益最大化。d)持續性: 應有計劃地持續開展評估活動,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評估方法,提升評估效果。
基本程序:
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基本程序包括:評估準備、評估實施、結果反饋與改進。
評估準備:
1.組織準備
1.1 評估組織方應根據評估目的和現實條件確定服務效能評估的周期和方式,一般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評估宜采取書面申報材料評估和現場評估相結合的方式。
1.2 應在評估前組建評估專家組,并明確其職責、分工。應視評估工作的復雜程度確定評估專家組組成人員的構成和人數。
2.人員準備
參與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評估的專家組成員應具備以下條件:a)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具有相關工作經驗;b)具有相應的管理知識和評審能力,熟悉服務平臺運作和發展規律;c)經過相應的培訓,掌握實施評估的有關要求,能熟練運用評價方法;d)遵紀守法,實事求是,堅持原則,保守評估過程中的商業秘密;e)評估專家組成員至少有一名具有平臺運作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
3.技術準備
3.1 根據評估任務的目的、要求編制評估實施方案,以保證評估結果的適宜性、科學性。評估方案應包含以下內容:a)評估工作的計劃安排;b)確定測量評估內容和量化評估實施細則;c)確定評估過程采用的方式、方法;d)適宜時,確定評估等級劃分原則。
3.2 評估組織方應選擇具有一定資歷能力的技術人員開展評估工作,對評估人員進行培訓,使其了解評估程序和相關要求,掌握評估準則、評估方法,明確評估人員行為規范。
評估方法:
采用綜合評估法,包括要素評估和顧客滿意測評。
評估報告:
評估報告應真實、完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a)評估概況;b)評估目的;c)評估依據;d)評估方法;e)評估總體情況;f)存在問題;g)意見建議。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