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微企業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1億戶,占據了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崗位、70%以上的技術創新、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中小微企業在擴大就業、創業創新、改善民生、促進穩定和國家稅收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當下,中小微企業抵御風險能力總體較弱、融資難、升級轉型困難等問題依然存在,為幫助中小微企業應對當前面臨的困難,進一步推動穩增長穩預期,著力促進中小微企業調結構強能力,國務院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15項具體舉措。
若干措施針對中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生產經營困難,提出了進一步推動穩增長穩預期的7方面舉措,從政策支持、融資促進、擴大需求、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穩價等方面多措并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信心。其中,支持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參與國家科技創新項目建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任務。明確提出將政府采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續到2023年底。鼓勵大型企業和平臺機構發布面向中小微企業的采購清單,開展跨境撮合活動,為中小微企業開拓更多市場,創造更多商機。
針對中小微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方面,提出了促進中小微企業調結構強能力的8方面舉措。瞄準轉型升級中的重點環節,通過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到2023年底,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5萬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萬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萬家以上。
通過深入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推動以大帶小協同發展;通過實施“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質量
標準牌賦值中小企業”三個專項行動,幫助中小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通過優化中小企業職稱評審工作、實施“校企雙聘”制度等,加大人才興企支持力度;通過充分發揮北京證券交易所、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作用,
加大對優質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同時,在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等方面,也提出一系列舉措。
若干措施明確,加強政策引導和資源統籌,構建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壯大集群主導產業,促進集群內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組織服務機構、行業專家進集群開展咨詢診斷服務活動,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生產資源與優質服務資源渠道,提升集群服務能力。2023年培育100家左右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既要做好幫扶、也要抓好發展,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惠企、環境活企、服務助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全力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文件全部內容下載附件查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