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市場】2022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量5088.95萬噸,年度成交額28.14億元。2022年12月22日,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額突破100億大關。全國碳市場上線運行以來,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主體有序參與交易,企業減排意識不斷提高。
氣候變化關系全人類。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是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相比通過傳統的行政手段推動碳減排,碳市場通過配額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推動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并利用市場機制發現合理碳價,為企業碳減排提供靈活選擇,在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的同時帶動綠色低碳產業投資,是促進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低碳化、長期化的有效方式,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碳減排關系提供了有效途徑。
根據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2019-2020年度)以發電行業為首個重點行業,采用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準法實施配額分配,與我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的階段目標要求相適應。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交易情況符合全國碳市場基本定位。
報告稱,總體來看,經過第一個履約周期建設運行,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初步打通了各關鍵環節間的堵點、難點,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通過專項監督幫扶等措施有效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實現了預期建設目標。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總體配額履約率為99.5%,共有1833家重點排放單位按時足額完成配額清繳,178家重點排放單位部分完成配額清繳。從各地區履約完成情況看,海南、廣東、上海、湖北、甘肅五個省市全部按時足額完成配額清繳。
全國碳市場建設一年多以來,推動了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降低了發電行業減排成本,同時提升了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據統計,2020年電力行業單位火電發電量碳排放強度相較2018年下降I .07%。在有效推動發電行業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對已在開展碳排放報告和核查等納入全國碳市場相關準備工作的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排放行業,也起到了推動行業低碳轉型的作用。通過抵銷機制,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為風電、光伏、林業碳匯等189個自愿減排項目的項目業主或相關市場主體帶來收益約9.8億元,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