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是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進入“十四五時期”,為全面提升我市現代測量能力和水平,根據國家和省文件精神,江蘇省鎮江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鎮江市現代先進測量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計量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體現,協同推進計量工作的體制機制得以建立。
(一)提升計量科技服務水平。建立2個以上計量專業技術委員會,培養2-3名計量學科帶頭人(行業專家、領軍人才),打造2個計量科技創新團隊。
(二)增強計量服務保障能力。建成省級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引導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
儀器儀表企業做大做強。
(三)健全計量監督管理體制。全市新建和升級社會公用計量
標準38項以上,強制檢定項目市級及以下建標覆蓋率達95%以上,全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滿足社會95%以上的量值傳遞溯源需求。
(四)完善計量基礎支撐體系。推動計量惠民工程實施提質增效,建設1個以上省級計量惠民示范市(區),引導培育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示范單位300家以上,加強計量文化和計量科普工作,建設2個“計量文化基地”,聘請6名“計量文化宣傳大使”。
到2035年,鎮江市計量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計量保障能力全面進步,計量監管工作全面加強,建成符合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量值傳遞溯源和完善便捷的計量技術服務體系。
在加快計量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實施意見》提出:
促進現代先進測量技術創新。充分發揮我市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資源優勢,完善計量科技創新協作機制,不斷強化現代先進測量科技創新基礎,建立現代先進測量實驗室,針對復雜環境、實時工況環境和極端環境的測量需求,加強測量傳感、遠程測試等新型技術研究和應用。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和民生領域計量創新需求,開展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技術和方法研究,開發新型量值傳遞溯源裝置。
建設高水平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圍繞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建成省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服務先進制造業企業200家以上。鼓勵計量技術機構聯合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開展有效合作,提升計量技術資源服務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
加強計量專業技術委員會建設。圍繞計量服務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以及產業發展和現代先進測量需求,建設面向低碳計量、智能制造方面的計量專業技術委員會。
在加快推進計量應用和產業服務方面,《實施意見》提出:
服務先進制造業發展。圍繞我市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海工裝備、智能農機裝備、高性能合金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和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對計量的需求,加強關鍵計量測試技術、測量方法研究和裝備研制,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計量測試服務。圍繞提升產業計量基礎支撐能力,重點開展基礎零部件特性量及結構成分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基礎材料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性能評價、基礎工藝過程計量控制研究和應用。
服務大眾健康與安全。圍繞疾病防控、診斷試劑、高端醫療器械、康復理療設備等開展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建筑施工等領域安全生產相關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
服務綠色低碳發展。提升碳計量科技水平,推動計量服務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加強碳排放關鍵計量測試和精密測量技術研究,開發有關測量器具,探索建立碳排放計量審查制度和碳計量服務體系,強化重點排放單位的碳計量研究,推進碳評估、碳計算向碳計量轉變,逐步實現碳排放數據的準確、可靠。推進能源、資源和環境相關的低碳計量建設和試點示范,加大計量數據利用力度,服務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范節水量節能量計量管理,推行水量平衡測試和電能平衡測試工作。加強對用于生態環境監測、排污量管理、水資源管理的計量器具和計量數據的依法管理。
服務交通運輸發展。加強船舶和港口領域計量保障,提升港口作業生產和物流效率。開展港口岸電供電、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開展電動汽車充電樁強制檢定。
在加強計量服務能力建設方面,《實施意見》提出:
建立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明確市、縣兩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重點,新建和升級38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實施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體系動態管理,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提升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公益性保障能力。著眼可持續發展,穩定、持續、全額保障強制性檢定工作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保持全市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特別是縣級技術機構穩定運轉,為技術機構正常開展公益性服務及時解決困難,確保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公益性計量工作持續高效運轉。壓實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落實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的建設責任,確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準確可靠、穩定有效,確保強制檢定工作有序順暢。
加快促進現代先進測量技術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計量校準、計量測試、比對、驗證等技術服務業,提升現代先進測量服務業的競爭力。推進各級計量技術機構優化運行機制,提升服務能力。規范各類測量服務市場行為,促進測量服務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推進計量支撐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加強對高校、科研院所所屬實驗室及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在用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性要求,提高科研數據的準確度和測試結果的可信度。深化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及應用示范創新,鼓勵技術機構針對產業發展,形成“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整體技術解決方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一體化基礎支撐服務。
建強現代計量人才隊伍。加強計量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完善計量人員培訓制度,提升計量隊伍的監管能力和業務水平。加強注冊計量師職業資格管理,探索計量技術機構建立首席計量師、首席工程師、首席研究員等聘任制度。開展計量職業技能競賽,培養一線計量檢定校準操作能手。選樹計量先進典型,增強新時代計量工作者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提升企業計量管理水平。幫助企業在技術研發早期加強計量工作,建立完善與其研發、設計、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覆蓋產業全生命周期的計量測試可靠性保證體系。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自動監測儀器和測量技術,研發專用測量設備和管理系統,通過量值溯源和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精準控制和計量數據的有效應用。
在加強計量監管效能建設方面,《實施意見》提出:
完善計量規章制度體系。健全地方計量規章和制度,完善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持續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嚴格推行國家法定計量單位,規范量和單位使用,逐步建立智能計量器具實時監控、失準更換和監督抽查相結合的新型監管制度。完善計量比對工作機制,落實市場主體計量風險管控主體責任,強化計量風險防范意識。
強化民生計量監督管理。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圍繞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領域開展計量保障能力建設,切實保障民用水表、電能表、燃氣表、加油(氣)機、充電樁、電子計價秤、驗光配鏡設備、醫療設備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的量值準確可靠。開展誠信計量示范行動,培育“計量惠民示范市(區)”,推進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示范單位建設。強化鄉村民生計量保障,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加大對涉農物資的計量監管。
完善計量執法體系。加強計量執法協作,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嚴厲查處打擊制造、銷售、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和凈含量嚴重失準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的違法行為。提升計量執法裝備水平,加強計量執法隊伍建設。加強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的銜接,推進信息共享,提升執法效率。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對舉報計量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此外,《實施意見》還提出了:強化組織領導;加大財政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強宣傳和文化建設;加強檢查和考核評估等四項保障措施。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