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近日,國際電工委員會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技術委員會(IEC/TC65)同時發布3項智能制造國際標準,再次彰顯智能制造國際標準化主陣地重要作用。我國專家積極參與標準制定,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IEC TR 63283-1:2022《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 智能制造 第1部分:術語和定義》全面定義智能制造、智能產品、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服務、邊緣計算等518項智能制造相關基礎術語,為全球研究和實施智能制造提供權威概念解釋,便于各相關方技術交流和協同發展。
IEC TR 63283-2:2022《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 智能制造 第2部分:用例》主要聚焦生產系統的自動化和控制方面,同時考慮訂單、供應鏈管理、設計、工程和調試、運行等相關過程或環節,通過梳理生產執行優化、產品和生產服務、IT基礎設施和軟件等8個方面的典型用例,分析智能制造對于工業設施日常運行的要求和影響。
IEC TR 63283-3:2022《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 智能制造 第3部分:網絡安全挑戰》識別IT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網絡互聯互通對智能制造信息安全帶來的風險,規范保障數據和系統完整性、數據保密性的技術要求和解決方案,包括如何在智能制造場景下應用IEC 62443《工業自動化和
控制系統的信息安全》系列標準。
IEC TR 63283系列標準由IEC/TC65/WG23智能制造框架與概念工作組于2019年立項,得到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工作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國、德國、美國、法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的70位專家。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作為IEC/TC65國內技術對口單位,積極組織我國行業專家深入參與智能制造國際標準體系構建和關鍵標準研制。四年期間,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委、科技部的指導支持下,先后委派6名中國專家加入WG23,負責系列標準多個重要章節的編寫,參加標準起草工作組會議20余次,基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NQI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國際標準研究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專項綜合標準化試驗驗證項目等的研究成果,向IEC提供智能產品等多項關鍵術語建議,貢獻2項來自我國企業實踐的智能制造典型用例。同時,充分發揮智能制造基礎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創新聯盟等平臺機制,就IEC國際標準相關文件在百余名我國行業專家中廣泛征求意見,提出的30余條意見建議被IEC采納,為完善國際標準做出貢獻。
下一步,WG23將繼續開展IEC TR 63283-4《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 智能制造 第4部分:新技術應用》和IEC TR 63283-5《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 智能制造 第5部分:市場和創新趨勢分析》等標準的制定工作。其中,IEC TR 63283-4由我國專家來自儀綜所的丁露博士擔任項目負責人,重點研究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和標準化需求,預計2023年進入最終投票。此外,儀綜所還在加快推動我國在“智能制造智能特性評估”“智能制造用例模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國際標準,為智能制造國際標準體系建立做出更多中國貢獻。
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技術委員會(SAC/TC124)已安排部署開展IEC TR 63283系列國際標準的轉化工作。
IEC TR 63283-1:2022對“智能制造”給出的定義:智能制造是通過集成化和智能化使用網絡、物理實體和人員各維度的過程和資源來生成和提供產品與服務,以提升制造性能,同時與企業價值鏈中的其它環節進行協作的制造模式。
注1:性能包括敏捷、效率、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可持續,或企業指定的其它性能指標。
注2:制造業之外的其它環節還包括工程設計、物流、市場推廣、采購、銷售或企業指定的其它方面。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