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法測定有機物分子結構實驗目的1.掌握紅外光譜法基本原理,主要是其產生條件及峰的特征;2.了解傅里葉交換紅外光譜儀的構造,熟悉其操作;3.能對簡單的譜圖進行解析得到分子式。實驗原理1.理論基礎當一束紅外光照射分子時,分子中某個振動頻率與紅外光某一頻率光相同時(n振= n外),分子就吸收此頻率光發生振動能級躍遷,產生紅外吸收光譜。根據紅外吸收光譜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狀來推測未知物結構,進行定性分析和結構分析;根據吸收峰的強弱與物質含量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 2.識圖解析分子的振動形式主要是簡正振動,簡正振動分為伸縮振動和彎曲振動,主要表現為官能團區和指紋區。4000~1300 區域:是由伸縮振動產生的吸收帶,為化學鍵和基團的特征吸收峰,吸收峰較稀疏,鑒定基團存在的主要區域——官能團區;1300~650區域:吸收光譜較復雜,除單鍵的伸縮振動外,還有變形振動,能反映分子結構 的細微變化——指紋區。 實驗通過紅外光譜儀掃描得到的光譜圖,根據理論知識,對圖譜的不同吸收峰進行解析,從而對該化合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實驗材料與儀器材料:聚苯乙烯儀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圖譜 圖譜解析①該圖譜在3100~3000cm-1波數段有明顯的吸收峰,可以大致判斷為烯烴的C-H伸縮振動,但該圖在1680~1620 cm-1波數段卻沒有該烯烴的C=C伸縮振動,可以推測出該結構中沒有C=C,既可能是聚合物;②該圖譜在3000~2800cm-1有明顯的吸收峰,可以推測出該結構中有C-H的對稱和不對稱伸縮振動頻率,而在1470cm-1和1380cm-1附近也有明顯的吸收峰,可以推測為C-H的彎曲振動頻率;③在1250~800cm-1也有明顯的吸收峰,可以推測為C-C骨架的振動,不過其特征性不強。④該圖譜在1600 cm-1左右有明顯吸收峰,可推測為苯環骨架的特征吸收峰;苯環的一元取代在彎曲振動頻率在770~650cm-1,與圖譜吻合。綜合上述信息,可以大致判定為該物質是實驗材料聚苯乙烯。 紅外光譜中樣品制備中要注意哪些問題?答:紅外測定樣品分為氣體、液體和固體樣品。氣體樣品可直接導入已抽成真空的玻璃氣體池內測定,兩端為氯化鈉或*晶片;液體樣品:純液體樣品和一些高沸點樣品可直接用液膜法進行測定,而稀溶液樣品和低沸點樣品可直接用液體池法測定;固體樣品:測定方法主要有壓片法、石蠟糊法、溶液法、薄膜法。總的樣品制備過程中,要求樣品純度在98%以上,不含水分,濃度適中,且該樣品的吸收峰透過率為10%左右。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儀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表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儀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合作、投稿、轉載授權等相關事宜,請聯系本網。聯系電話:0571-87759945,QQ:1103027433。